当前位置 : 首页 - 评价改革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

发布日期:2024-02-27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相较于以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内涵式的高等教育发展,即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基础上突出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教育评价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监测、评判与引导作用,我国已形成的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发展,使教育与智能的深层次融合变成可能,使智能技术深化促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变革成为现实。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主动运用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是抢占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能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信息技术赋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确立科学育人目标。当下,信息化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多数仅是将“线下办公”转向“线上办公”,没有触及深层次的教育评价体系变革问题,对运用智能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缺乏实践支撑。一方面,高校要明确“为什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等关键问题,强化目标设计,充分结合办学实际,依托智能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改革路线图。另一方面,要以数据共享与利于评价、归一化数据采集与精准化分析为目标,统筹整合教育信息数据平台,规范管理信息交互和不同教育组织之间信息交换授权标准,真正实现基础数据的互通共享,优化学生“智能画像”,开发真正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教育评价的系统产品。

优化数字服务,构建关键技术平台。当下,AIGC对高校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创造沉浸式和虚拟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可以通过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亦可以达成知识获取的便利化。而教育依托智能技术所展现出的新形态,可以通过智能算法、VR/AR、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实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数字服务支撑,实现教育评价途径的高效化、实时化。一方面,构建核心技术平台是关键。教育评价的创新发展,需要以交互式数字技术实现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画像,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知识追踪和自适应评价反馈实现全面评价的数据治理。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教育元宇宙等关键技术结合,打造适应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信息生态链,以提高算法、算力的利用率和精准度,用于支撑服务结果分析、决策制定、政策优化评价等各方面。

加强示范效应,探索综合评价范式。许多高校在《总体方案》发布后,已经将智能技术支撑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经验。AIGC支持的数字时代教育评价不仅迅捷、易操作,还可支撑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转型。并集合数据与资源、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互通,缩减数字鸿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江苏可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先行先试,集聚示范效应,丰富以智能画像、机器评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评价等为代表的教育评价新样式。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沉浸式、融合式、拟真式教育元宇宙,便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心理情绪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推动伴随式、动态化教育评价范式实现。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部署渐次实施,将理论思考与技术规范相统一,将科学性与公平性相统一,开发智能化评价工具、系统和平台,构建以多种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综合评价范式。

健全制度规章,提升伦理风险防范。教育评价改革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但永远不能忽视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唯机器论”。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人工智能在有效支撑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其设计理念、研发框架、实施规范等各流程均应关注由此引发的伦理风险。将教育评价各阶段的伦理诉求嵌入到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当中,尊重并保护各评价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消解伦理风险的一道强硬防线。制度方面应加强软法与硬法协同,突出意识形态引导,完善权责划分、归属、追责、问责机制,加强伦理治理法治实践,营造绿色安全的应用生态。研发方面应重视将技术伦理与教育评价相融合,为教育评价提供伦理保障。警惕“算法黑箱”,搭建设计、选择、运行、检测、更新的智能绿色良性生态链,驱动评价技术发展新引擎,坚持评价工具和系统形态的公开透明运行,保证评价标准、算法设计、评价过程和结果解读的真实有效,消除歧视性评价。

(王猛,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育惩戒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研究”〈2022SJSZ1121〉、扬州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研究所研究课题“高校教育惩戒权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研究”〈FFCL21B07〉阶段性研究成果)